体育馆视线设计分析4.3.6 观众席纵走道之间的连续座位数目,室内每排不宜超过26个;室外每 排不宜超过40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目应减半。
5.首排高度Y: 从考虑安排适当活动座椅和解放席下无效空间考虑,取1.8~2m 活动看台首排较低,一般取28~42cm
2.0.13 视点 focus point 为保证观众的观看质量,在视线设计时,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和不同标准,保 证观众看到比赛场地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时所确定的场地设计平面位置。 2.0.14 视距 viewing distance 由观众眼睛到比赛场地中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2.0.15 视角 angle of sight 观众视线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视角过大将造成视觉上的透视变形。
1 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使观众看到比赛场地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且看到运动 员的全身或主要部分; 2 对于综合性比赛场地,应以占用场地最大的项目为基础;也可以主要项目的场地为 基础,适当兼顾其他; 3 当看台内缘边线(指首排观众席)与比赛场地边线及端线(指视点轨迹线)不平行(即距 离不等)时,首排计算水平视距应取最小值或较小值; 4 座席俯视角宜控制在28 °~30 °范围内; 5 看台视点位置应符合表4.3. 10的规定。
1)满足多种活动:小项目活动,大项目活动的通视要求 2)活动坐席满足观赏文艺演出的通视要求 2.真实和安全 视觉不失线° 看台阶高避免过陡,以免行走困难和心理不安。
3.视点: 为保证所有坐席都能看到全部场地,剖面视线设计视点应是距 本看台最近的最不利点。 体育馆:视点应选在场地边线排),圆形场地应选在F1或F2半岛综合体育,不宜选在F3
4.起始距离X: 看台前端至剖面视点的水平距离,此段一般作为运动缓冲带和替补队员休息地。一 般取3~5m或以上。
1.视线升高差(C值)应保证后排观众的视线不被前排观众遮挡,每排C值不应小于 0.06m; 2.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视点位置及C值等可采用较高的标准,每排C值宜选用 0.12m;
高度角 居高临下俯视全场,可以补救方位角不佳造成的视觉 失真,但对观赏垂直面不利。一般情况下,在 28~30°以内,透视变形影响不大,超过30时应给予 考虑。
5.视野角 太近要不断扭头,太远会看到太多场地之外的景物分散注意力 坐席按舒适度分区,可将60~120°列为一等,大于或小于这个视野为二等区
方位角以透视变形每引起折减率20%为 一区,分别为 37°,53°,66.5°,78.5°,90°; 坐席每跨越一区,视距下降1.6m,5个区 8m相当于一个视距级差。
视觉质量分区图是坐席布置的理论依据, 但观众厅平面形式会因屋盖结构,简化看 台布置及文艺等需要做一定的取舍
对观众厅坐席布局进行视觉质量评价,合 理确定观众厅轮廓尺寸,已达到最佳布局。 评价标准是视觉质量分区图,其中综合考 虑了视距、方位角、高度角、视野角的影 响。这些因素对视质影响都比较明确,但 每个因素究竟占多大分量则是模糊的。一 般做法是按重要性排列次序并参考观众自 由入座情况。因此,出现多种不同的视质 分区图是不足为奇的。
一般球类馆以篮球为代表 平面视点选定在远边线的中点和长轴上距远端端线 视角 angle of sight 观众视线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视角过大将造成视觉 上的透视变形
方位角 坐席至场地中心点的连线与场地短轴的夹角 方位角小则看得真实,方位角大则因透视变形而失真
1、视距——控制观众厅规模的重要依据 2.0.14 视距 viewing distance 由观众眼睛到比赛场地中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平面视线 视点 focus point 为保证观众的观看质量,在视线设计时,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和 不同标准,保证观众看到比赛场地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时所确定 的场地设计平面位置
逐排计算法各排C相等, 但相邻排阶高递增不大。 为了便于施工,一般取 4~6排为一组平均升高。 因此折线法在工程中应 用较多,各排C不等但 对视质影响不大。
1.台阶高度: 一般控制在50cm内,最多不超过60cm,以免上下行走困难。 某些多功能场馆因功能变化大或观众席规模过大台阶高超过60, 此时应在纵向通道上加设扶手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