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都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中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最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由45岁的斯图加特建筑师拜尼施受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德国馆一个小小的帐篷式结构的启发而创造的。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有着半透明帐篷形的棚顶,覆盖面积达85,000平方米,可以使数万名观众避免日晒雨淋。整个棚顶呈圆锥形,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为75×75厘米,网索屋顶镶嵌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用氟丁橡胶卡将玻璃卡在铝框中,使覆盖部分内光线充足且柔和。独具匠心的拜尼施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该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容在连绵的帐篷式悬空顶篷之下,以横空出世的气势将体育场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激烈的比赛带来了大自然的温馨。
体育场不仅外形别具一格,而且配套设备齐全。看台共有4.7万个座位和3.3万个站席,观众离场上最远处的距离为195米。西看台上面最高处有体育评论员室。南北看台上方装有电子显示牌。看台下面设有室、休息室、工程技术室、诊疗室、会议厅、贵宾室和新闻记者室等,还有停车场以及小卖部、餐厅和必要的通讯设施用房。场内铺设了天然草皮,草皮下25厘米处按照设计铺设了全长18.95公里的管道,形成加热管道网,冷天可以导入热水,增加场地的温度,这样可以保证草皮四季常青。运动场的跑道是塑料跑道。奥林匹克火炬塔安装在体育场南侧的小山丘上,这样从各体育场馆都可以看到。
虽然这座74,800平方米的体育场由预算时的一千八百万马克激增到一亿七千万马克,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完成,拜尼施本人也因此而跻身世界著名建筑师的行列,并在20年后主持完成了德国议会新楼的建设工程。这个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杰作的大型建筑群,成为慕尼黑市现代建筑的代表。
加拿大人在梅宗纳夫公园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它占地面积750亩,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半岛官网、室内游泳池、跳水池和自由车赛场等。奥林匹克体育场(StadeOlympique)是由塔利伯特(RpgerTaillibert)和达欧斯特设计的,能容纳71,920名观众,有着质量非常好的标准400米塑料跑道。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四周用34根钢筋水泥柱支撑,所有预制构件安装在柱子上,固定在柱子上的悬臂长达100米,离地面最高处为54米,看台顶棚由悬臂支撑(所有固定看台均有顶棚)。体育场设有213米高的鹰咀式高塔,塔顶悬挂覆盖整个体育场的顶棚,电钮一开,整个由钢索悬挂的顶棚便可使体育场变成前所未有的室内运动场。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奥林匹克体育场看台下面共有6层,安排有各种用途的厅室,还有一个体育博物馆。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象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
最后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东道主的举重运动员皮埃尔圣-让,代表裁判员宣誓的是加拿大的田径裁判莫里斯-福热。